无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无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1|回复: 5

《时代》40个封面看小日本1926——1995年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时代》封面上的日本社会变迁,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国家的崛起,沉沦,开放和变化。本图集就是记录了从1926——1995年间,被《时代》杂志登上封面的“日本”和“日本相关”的事件和人物。
  《时代》记录的,是以西方主流目光注视的世界。一个社会的变迁,一个时代的变革,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都会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事实上,近代中国和日本关系一直不断交织,从《时代》杂志封面关注的不同重要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也可以给我们以启迪。
  1. 《Heihachiro Togo》 海军上将东乡平八郎
  Nov. 8, 1926
  

  东乡平八郎(1848~1934),日本明治时代海军将领。1863 年从军 。1866年参加萨摩藩海军。1871 ~ 1878 年, 被派往英国海军练习舰练习。1884年任天城舰舰长时,曾至上海、福州和基隆等地观察中法战争情况。1894~1895年参加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见中日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时为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浪速舰舰长,下令击沉中国政府租用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致使该船载运的中国军队官兵大部牺牲。威海卫海战后晋升为海军少将。1895年一度代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职务,镇压中国台湾人民。1900年任日本常备舰队司令长官,参与策划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任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首先袭击位于旅顺口外和仁川港的俄舰,封锁对马海峡,夺得黄海制海权,在陆军配合下歼灭困守旅顺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然后歼灭从波罗的海来援的俄国舰队 。 1904 年晋升为海军上将 ,1905 年任海军军令部长。1913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14年任东宫御学问所总裁。1934年病危时封侯爵,死于东京。
  2. 《Empero Hirohito》裕仁天皇
  11月19日, 1928
  

  裕仁天皇(1901~1989),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1989)。生于1901年4月29日,卒于1989年1月7日。1921年访欧,为日本第一个出国访问的皇储。同年冬任摄政。1926年12月25日即位,改元昭和。日本旧宪法赋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只是批准大臣和顾问所制定的政策。1945年日本即将战败时主和,8月15日亲自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根据美国占领当局起草的新宪法,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国家。自此,他开始经常在公共场合露面,并准许出版有关他私人和家庭生活的照片和文章。图片中年轻的裕仁天皇刚即位两年。
  3.Kenkichi Kagami 各务兼吉(1868-1939)
  May. 18, 1931
  

  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实业家、贵族院议院,引导日本经济的财经专家。
  4. Kijuro Shidehara 国务大臣男爵币原喜重郎
  10月. 12, 1931
  

  图片是时任国务大臣男爵币原喜重郎,币原喜重郎曾在1920年前后当过驻美大使,当时的正在美国的山本五十六也曾奉召作为驻美大使币原喜重郎的助手。其后于1930年前后担任外务大臣。二战结束后,1945年10月,《明治宪法》的修改工作开始。币原喜重郎担任日本首相10月9日,币原喜重郎内阁成立。 10月11日 币原初访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要求币原内阁实施“宪法的自由化”和给妇女以参政权,鼓励组织工会,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秘密警察,实现经济机构的民主化等。
  5.《Ki Inukai》犬养毅
  Dec. 28, 1931
  

  犬养毅(1885—1932):号木堂,日本冈山县人。东京庆应义塾肆业,曾任记者、主笔,后得大隈重信知遇,任统计院权少书记官,开始步入政坛。不久与大隈重信组立宪改进党,当选为东京府会议员。明治宪法颁布后,于1890年首届国会大选,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嗣连任达十七次之多。隈、板(板垣退助)内阁成立后,出任文相。大正时期,积极推动护法运动,迭任内阁递相。九一八事变后组阁,次年处理事变善后,被发动“五一五事件”少壮军人杀死。犬养毅在明治时代对中国极表关切,在他领导与周旋下,平山周、宫崎寅藏等赴华调查秘密组织。孙中山至日本后,犬养毅予以庇护,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曾亲赴上海,走访武昌,对孙中山表示支持。
  6.Emperor Hirohito
  Jun. 6, 1932
  

  1932年,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大肆在中国东北扩张,裕仁天皇再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7.《Count Yasuya Uchida》内田康哉外务大臣
  Sep. 5, 1932
  

  图中为1932年,时任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内田康哉,东京大学毕业,1921年11月4日-1921年11月13日,时任外务大臣,临时代理首相职务;1923年8月25日-1923年9月2日,时任外务大臣,临时代理首相职务。伪“满洲国”“建国”时的日本军政当局头面人物。1901—1906年任公使的内田康哉在1896年担任公使馆一秘时已经是代办。他后来担任其他重要的大使馆职务,1911,1918—1923和1932年任外务大臣,1932年还兼任南满铁路公司总裁。
  8.《Sadao Araki》陆军大臣荒木贞夫
  Jan. 23, 1933
  

  荒木贞夫(1877 年- 1966 年),少壮派军人的代表。1933年7月,日本法西斯军阀内部分为两大派,即\"皇道派\"和\"统制派\"。皇道派有荒木贞夫、真崎甚等,刺杀了当时首相犬养毅,袭击了政府和政党的重要机关以及重要的金融机构。荒木贞夫等上台任陆军相,预示了少壮派军人当政,拉开日本大规模发动战争的步伐。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两年多时间的审讯,东条英机等7人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9.《Koki Hirota》外务大臣广田弘毅
  May. 21, 1934
  

  (1878~1948) 日本首相(1936~1937),A级战犯。1906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长期在外务省任职。曾任驻荷公使(1927─1930)、驻苏大使(1930─1932)。1933年9月─1936年2月连任斋藤、冈田两届内阁外务大臣。1935年10月提出“广田三原则”,积极策划侵华活动。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于3月在军部支持下组阁,兼任外务大臣,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制定南北并进的《国策基准》。1937年1月倒阁后,同年6月再任近卫内阁外务大臣,采取强硬的对华侵略方针。后多次出席重臣会议,参与许多重大决策。战后以甲级战犯被捕,1948年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10.Hirosi Saito驻美大使斋藤博(1886-1939)
  May. 20, 1935
  

  斋藤博,外交官。毕业于东京天皇国大学法律系。日本国内著名的美国问题专家。1934( 昭和 9) 年担任驻美大使,后客死在美国。曾与重光葵、 堀内谦介、 斋藤博等人发起的外务省改革运动。后任驻美大使期间,斋藤博向国务卿赫尔建议,划分日美在太平洋势力范围,被拒。珍珠港事件前一直活跃在美日外交舞台。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1.Hirohito, Pu Yi, Stalin &Chiang(天皇、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Feb. 24, 1936
  

  1936年,同时登上《时代周刊》的四人,日本天皇裕仁,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关注于远东危机,这四人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12.Emperor Hirohito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裕仁视察军队。
  13.Prince Konoye 公爵近衛
  Jul. 26, 1937
  

  1937年6月近卫内阁一上台,就致力于建立战时体制,并表明要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因而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
  14.Admiral Mitsumasa Yonai海軍大将米内光政
  Aug. 30, 1937
  

  米内光政(海軍大将、海軍大臣、首相) (1880-1948 )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山本正担任海军次官,并和当时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协力反对陆军的侵华作战,反对\"三国防共协定\"。. 但在后来因德、意、日三国同盟问题而使米内光政内阁垮台时。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5.Mitsumasa Yonai首相米内光政
  Mar. 4, 1940
  

  1940年,米内光政再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1940年1月16日成立了米内光政内阁,任第37代内阁总理大臣。
  16.Kichisaburo Nomura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
  Sep. 22, 1941
  

  日本近卫内阁派前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于1941年2月21日到达华盛顿。吴淞战役时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幸一指挥淞沪战争。后来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担任日本特混舰队司令官。指挥太平洋战争。
  17.Yosuke Matsuoka日本外相松冈洋右
  Jul. 7, 1941
  

  “……日本正在扩张,试想有哪个正在扩张中的国家没拿它的邻国开过刀?问问那些美洲印地安人和墨西哥人吧,看看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在多年以前是怎样残忍地折磨他们的。”
  ——1940年——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如是说,他还首次使用了“大东亚共荣圈”一词。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前,日本精心谋划,在看到欧洲大陆燃起战火后,日本为了实现统治亚太地区的梦想,决定与德、意联合起来,向全世界扩张。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1941年3月底,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访问柏林,希特勒敦促日本向南推进。
  18.Hideki Tojo 东条英机
  Nov. 3, 1941
  

  1941年10月,近卫内阁倒台,东条英机任内阁首相。
  1941年,他任近卫内阁的陆军大臣,极力主张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对苏战争。东条英机,日本首相,陆军上将,甲级战犯。出生在东京一个军阀家庭。从 小就受到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熏陶。1899年入伍。先后就读于陆 军地方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15年陆大毕业后,历任陆军省副官、驻德国武官、陆大教官、陆军 省军务局课员、整备局动员课长、军事调查部部长等职:积极鼓吹向 外侵略扩张。 1935年 9月,出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在“强化治安”的名义下,以“剃刀效率”大批逮捕和屠杀中国东北抗日军民,深得上司赏 识。1936年晋升为中将。1937~1938年任关东军参谋长。“七七” 事变后,率军侵占中国大同、张家口、包头等地,建立内蒙傀儡政权。 1938年 5月任陆军次官, 12月又调任首任航空总监,极力主张对中苏两国同时正面作战。1940年 7月任陆军大臣兼航空总监,反对从中国撤军,主张对英美开战,并积极进行“南进”的准备。 1941年 10月,在好战分子一片赞许声中登台组阁,任首相兼陆军大臣,晋上将。他在就职的政府声明中,重申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的既定国策。11月 5日,日本御前会议作出了对英、美开战的决定。 12月 8日,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初战的“胜利”,使日本统治阶级欣喜若狂,东条英机更是忘乎所以。不仅担任首相兼陆军大臣,还先后 兼任内务、军需、外交、文部、商工大臣及总参谋长等要职,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将法西斯独裁制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日本军事优势的好景不长。从 1942年 6月起,随着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接连惨败以及在中国战场的失利, 日本开始陷入被动地位,并走向崩溃之途。1944年7月,东条内阁被迫下台。日本投降后,他被定为甲级战犯,曾在美军前往逮捕前开枪自杀,未遂。1948年12月,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在东京巢鸭监狱内被处决。
  19.Admiral Yamamoto山本五十六(1884--1943)
  Dec. 22, 194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指挥官为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战争中的传奇人物山本五十六,因为珍珠港而让美国人刻骨铭心,由此登上《TIME》封面。山本五十六,早年作为舰长参加过日俄战争。1916年毕业后任第2舰队参谋。1919年赴美从事驻外工作。1921年回国后任海军大学教官。1923年赴欧美考察。翌年任霞浦航空队总教官兼副队长。1925年任驻美海军武官。驻外工作和出国考察期间,从欧美诸国航空兵的发展中得到启示,积极主张加强海军航空兵建设。1928年回国,先后任“五十铃”号巡洋舰和“赤城”号航空母舰舰长。1930年任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1933年调任第1航空战队司令。1935年任海军航空本部长,次年任海军次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兼第1舰队司令。1940年晋上将。拥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尽管不主张对英、美、荷开战,但坚决执行大本营决策。强调先发制人、速战速决、掌握主动,力主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珍珠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惨败。1943年4月在视察部队途中,其座机在布干维尔岛上空被美机击落而丧生。死后被追授元帅称号。
  20.Pearl Harbor Remembered纪念珍珠港(相关)
  1991年,《TIME》发行纪念珍珠港50周年特刊。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21.General Yamashita山下奉文
  Mar. 2, 1942
  日本陆军大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1885-1946)
  

  东南亚丛林中的日本陆军大将山下奉文。1941年11月5日,日本东京召开御前会议,预定于12月初对美英荷开战。11月8日,山下奉命回东京。第二天被任命为第25军司令官,负责进攻马来亚、新加坡。日军进攻南方的作战范围大致包括东南亚全境和太平洋西半部,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攻占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的英国海军基地新加坡。在山下奉文顺利扫荡东南亚名声大噪后,因而登上《TIME》首页。1942年6月,山下奉文调任驻满洲第1方面军司令官,重新走向中国战场。
  22.General Itagaki板垣征四郎
  Aug. 3, 1942
  1942年,板垣征四郎( 1885年-1948年),被晋升上将,调任日本朝鲜军司令。板垣征四郎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制造者。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而处死。一直在关东军中从事要职,中日战场日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为中国人所刻骨铭心。
  

  23.Osami Nagano海军大将永野修身
  2月15日, 1943
  永野修身(1880年~1947年),日本海军大将,海军军令部总长,1943年被授予元帅称号而登上《TIME》封面。甲级战犯,高知县人。1900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士官学校,参加过日俄战争。1910年,从海军大学毕业。1911~1935年,历任海军大学教官、海军省人事局第一科科长、“平户”舰舰长、海军第3战队司令、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海军士官学校校长、海军军令部次长、军事参议官等职。1923年晋升为少将,1927年晋中将,1934年升上将。1936年3月,任广田弘毅内阁海军大臣。1937年2月,任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1941~1944年,当海军军令部总长。1943年被授予元帅称号。1944年,任日本天皇的最高海军顾问。
  

  24.Admiral Mineichi Koga联合舰队总司令古贺峰一
  11月8日, 1943
  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古贺峰一。因继任山本五十六指挥太平洋战争而登上《TIME》封面,其结局和山本五十六一样死于美军飞机突袭(海军乙事件)。因突出“神风”特攻精神而名声大噪。
  

  25.Emperor Hirohito裕仁天皇
  May. 21, 1945
  1945年,日本投降。身着戎装的裕仁天皇《TIME》封面。登上1945年8月14日,原子弹三天前在广岛爆炸,裕仁天皇在地下室里会见了他的几个大臣,天皇要表达自己中止战争的愿望。二战末期,裕仁有过许多结束战争的机会,但裕仁拼命想保住天皇宝座,迟迟不肯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最终无奈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因此结束。“裕仁天皇实际上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勃勃个人野心,可以决定千百万人生命的政治领导人,是二次世界大战名符其实的战争罪犯。”------历史学家哈尔伯特比格斯《裕仁传》
  

  26.Fall of Japan没落的日本
  Aug. 20, 1945
  美军占领日本本土,《时代周刊》醒目的标题:没落的日本。因为二战,日本的“ 崛起”让西方为其强大的发动战争的国家实力倍感震惊。而日本和法西斯同盟最终的失败让美国和世界欢呼雀跃。留给美国一个占领中满目疮痍的而没落帝国日本。
  

  27.Ichiro Hatoyama鸠山一郎
  Mar. 14, 1955
  鸠山一郎(1883年~1959)。1955年,日本投降10年后,鸠山一郎内阁上台成为日本第九任首相。鸠山一郎主张对华友好。其出身富家子,曾于战前担任过文部大臣,战时公开反对东条英机的政策。鸠山一郎于一九五四年组建民主党,同年十二月出任首相,并促成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被称为“自民党之父”。
  

  28.Michiko Shoda美智子
  Mar. 23, 1959
  美智子,日本天皇太子明仁皇后美智子。1959年与美智子与天皇明仁太子结婚,时代周刊封面标题“japenese women,new freedoms Amid Old customs” 明仁是昭和天皇裕仁的长子,生于1933年12月23日。1952年11月立为皇太子。1953年3月代表日皇参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并访问欧美一些国家。1956年在学习院大学经济系毕业。1989年1月7日继位,成为日本第125位天皇,年号“平成”。爱好体育引来的网球之恋是全日本尽人皆知的事。1957年夏天,在轻井泽的网球场上,美智子与一位法国少年搭档,以2比1打败了皇太子一方。皇太子输了,但漂亮、聪慧的美智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智子是日清面粉社社长正因英三郎的女儿,毕业于圣心女子学院英国文学专业。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朋友,继而又发展成恋人。在皇太子明仁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冲破重重阻力,他们的婚姻取得了由皇族代表、首相、众参两院议长、最高法院院长等人组成的皇室会议的正式认可。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打破贵族只能在内部通婚的惯例。于是,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美智子”热。
  

  29.Nobusuke Kishi岸信介
  Jan. 25, 1960
  日本右翼鼻祖改革派人物岸信介登上“时代周刊”封面。1960年6月岸信介内阁倒台被迫辞职。1957年2月,改宪派的代表人物岸信介出任日本首相。岸信介曾任伪满洲国“实业部”次长和东条英机内阁商工大臣。战后,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但由于美国认为他曾在塞班岛战役问题上与东条英机发生过争执,故未予起诉,无罪开释。出狱后,他曾在东京开设过一家公司,其成员大多是右翼人士以及被剥夺公职的政界人士。后来,他又组织过以“修改宪法,健全作为独立国家的体制”为纲领的政治团体“日本重建同盟”。岸信介执政后,便想通过解释宪法达到修改宪法的目的。他曾提出:“为了自卫,即使在现行宪法下也允许拥有核武器。” 岸信介政府的由于修宪和过激改革激起了民意反抗,日本人民掀起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1960年6月岸信介被迫辞职。岸信介的修宪改革图谋虽未善终,但却影响新一批日本政坛人物,为日本右翼鼻祖。
  

  30.Konosuke Matsushita松下幸之助
  Feb. 23, 1962
  被称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1894-1989)。战后日本重建经济奇迹,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这些代表大量杰出日本商界,企业界的代表。在战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松下电器不仅在日本而让世界瞩目。松下幸之助因此也荣登《时代周刊》封面。而在其后发展的历史中,松下幸之助领导下的松下电器企业集团以及新兴的日本制造业更创造了无数经济和科学奇迹。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Eisaku Sato佐藤荣作
  Feb. 10, 1967
  佐藤荣作(1901-1975)日本首相,。1974年,佐藤荣作逝世前一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01年3月27日生。山口县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胞弟。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长期在铁道省任职。1946年任铁道总局长官。次年升任运输省次官。1948年加入自由党,任内阁官房长官。1949年起连续11次当选众议院议员。多次担任自由党和自由民主党要职,历任邮政大臣兼电气通信大臣、建设大臣、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大藏大臣、通商产业大臣、科学技术厅长官、原子能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64年出任日本首相,于1972年7月下台。曾3次组阁,4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执政7年8个月。首相任内,签订《日韩基本条约》,自行延长《日美安全条约》,推行稳定太平洋地区的和解政策,诺贝尔评奖为“佐藤荣作是和解政策的重要代表之一”。佐藤荣作以无核三原则为基础开展的外交等活动广受好评,并因此获奖。但耐人寻味的是,近年挪威的诺贝尔奖委员会却重新评论这位日本领导人:“佐藤荣作在越战中全面支持美国政策。作为美军的补给基地,日本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后来公开的美国公文,佐藤荣作曾说日本的无核政策是胡说八道”,对于向佐藤荣作授奖的决定,列举道:(1)这一决定在日本未被欢迎,反而招致怀疑、冷笑和愤怒;(2)美国报纸《华盛顿邮报》论述说诺贝尔奖委员会被日本的陈述欺骗了。暗示佐藤荣作的实际政治态度和授奖理由存在差距。对日本已故前首相佐藤荣作在1974年获奖一事提出质疑。佐藤荣作在任期间,中日民间友好关系因为越战有所倒退。不过这也说明由于美国社会对越南战争有批评性认识,由此也颠覆了当初的一些做法。
  

  32.Japan's Expo '70大阪世界博览会
  Mar. 2, 1970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战后日本向世界显示了日益强大,第一次以世界发达国家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二战结束仅仅25年后,日本在美国的合作和帮助下创造了奇迹。大阪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PROGRESS AND HARMONY FOR MANKIND”(人类的进步与和谐)。这也是为纪念日本自近代开始努力实现现代化100周年。这是日本也是亚洲国家第一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参观人数达6422万人次,为世界博览会历史之最。博览会标志建筑是一朵开放的樱花,中心代表日本,五朵花瓣分别代表欧亚、北美、南美、非洲和大洋洲。引人注目的展品有阿波罗飞船带回的月球石块。通过世博会和奥运会,日本向世界展示了新日本,新经济,新科技的神话。
  

  33.Akio Morita盛田昭夫
  May. 10, 1971
  SONY公司的创造者,机械装置的领头人,盛田昭夫。是他,以超越国界的公司是无限的公司理念,使索尼成为到处受到信赖的名字。盛田昭夫成为最早一批全球性公司的创建者。他大大早于自己的同代人发现,正在缩小的世界可以为小公司提供巨大的机会,只要它在物质和心理上能够超越自身局限。他为此在每个市场,特别在美国实施这一战略,以至在1998年索尼被美国消费者命名为第一品牌,把可口可乐和通用电器甩在身后。早期,他曾在家族的酿酒业和电信工程公司供职。他的市场概念自始是以质取胜的“品牌认同”,是向顾客提供最佳质量和技术。虽然电晶体收音机不是他首创,便携式的口袋收音机却是索尼最先生产的。收音机的成功导致众多的世界第一,如8英寸电视和磁带录音机。索尼在产品设计、生产和市场上的技术成就改变了“日本制造”的形象,它不再是廉价模仿,而是高质量产品的代名词。最初盛田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他的目的只是在战后的废墟上重建日本经济。但从六七十年代起,他逐渐向国际化转变。他提倡“全球性思考,地方性行动”,即共享一个共同的超越民族目标的价值体系,为国际的消费者,股东和雇员服务。“索尼”的命名本身就突出说明了盛田追求全球性交流的直觉和决心。他希望自己的品牌无论在何地都易于辨认,因而自攥,使用罗马字母,简短而夺目。他和同事查遍字典,取拉丁词“声音”(sonus)和当时美国的流行日常用语sonny(有“乖乖、宝贝、小弟弟”之意),把二者结合便成为Sony。他的全球化始自1963年。那年他举家搬迁到美,以便更好地了解美国人民、他们的市场、习惯和规章,也增加了自己成功的机会。他即是工作狂,也是娱乐迷。不过在娱乐的愉快心情下他随时会产生灵感,导致新发明,比如“步行者”(Walkman)就是如此。盛田一生中取得的成就难以想像。假如目前瘫痪的他仍能读懂索尼是美国是消费者的第一品牌的报道,他会在夏威夷瓦胡岛的海滨别墅中微笑地说:“当然!我怎么说来着?然而,毕竟是美国造就了索尼!”
  

  34.裕仁天皇
  10月. 4, 1971
  

  35.Japanese Industry日本的工业
  Mar. 30, 1981
  强大的日本工业震惊世界。二战后日本破坏严重,但是战后能迅速发展。日本本土的矿产资源有限。但是,在勤劳聪明团结的日本人努力下,日本连续创造奇迹,因而《时代周刊》在80年代让这个国家和其强大的工业荣登封面。日本是世界上最庞大及最先进的工业生产者之一。强项包括汽车、电子产品、机械、钢铁和金属、造船、化学物品,纺织和食物加工。在廿世纪八十年代时,美国曾出版不少书籍,讨论日本会否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当时日本的独特优势,有一群训练有素及忠心耿耿的工人、巨额的个人储蓄、一批具有创造力和远见的企业领袖。日本人均居民生产总,由1946年的20美元上升到37850美元,居全球第二位。1958年日本经济起飞时的居民生产总值是259.6亿美元,是同期美国3699亿美元的7.2%;日本居民生产总值是47723亿美元,是同期美国76901亿美元的62.1%。简单来说,1958年至1990年代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美国的8.6倍。难怪美国人要惊呼了。
  

  36.Special Issue: Japan特别的议题: 日本
  Aug. 1, 1983
  80年代,日本现象成为《时代周刊》特别关注的议题。为何日本人能在短短时间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这让全世界关注。而在同时,中国刚刚走向改革和对外开放。美国人和西方发达社会关注日本工业制造带给世界的活力和压力。
  

  37.Hiroshima广岛
  Jul. 29, 1985
  “My God what have we done?”(上帝,我们干了什么?)广岛,1985。战后40年,广岛原子弹纪念。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累计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时代周刊特别推出纪念专辑。和平时代,反思战争中代价,这无论是对战胜国的美国和战败国的美国都是值得的。由此也表明美国也在日本民众年复一年的纪念活动中表现了自责。当初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国军事负责人这样说道:广岛市民凭借着自我恢复能力和不使自己停留在悲惨状态之中的人类自尊,才得以置原子弹带来的灾难于不顾。我认为还必须牢记的是,就广义而言,我们人类也是凭借着这些尽管绝望但不屈服的原子弹受害者们的自制力,才得以使我们的良心获得安宁。”
  

  38.U.S. and Japan Face Off美日贸易战
  Apr. 13, 1987
  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战。经济重建使双方合作受益,而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让双方强硬。80年代末期,美日因为贸易纠纷而高度紧张。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崛起”,必然会损害美日密切合作和其利益。不可否认的是战后日本重建中美国的巨大作用。不过日本在70年代迅速发展后,其强大工业创造力以从各方面损害美国利益。由此两国由合作转向现实经济的对抗。日本经济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恢复并转向腾飞,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取得长足进展。日本的发展伴随着与美国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美国指责日本进口商品大增导致了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并认为美日经贸关系存在不公平的问题。这个时候日本国内也出现了右翼强硬的声音。双方的态度和贸易情况影响了世界经济。《TIME》杂志也以旁观者的姿态不时时机的观察着。
  

  39.Japan and America美国和日本
  Feb. 10, 1992
  地球不同角落两国关系密切的强大国家。一个是第一,而另一个是在他的帮助下成为第二。而90年代初爆发的更大规模贸易战让双方深刻反思:和平时期美日之间究竟该如何处理两国关系?《TIME》提出的,是美国社会对日本的疑问。
  

  40.Earthquake in Japan地震在日本
  Jan. 30, 1995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大地震,《时代周刊》由此关心地震带给岛国日本的前途和问题。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位于日本国关西兵库县南部的淡路岛(在从神户到淡路岛的六甲断层带上),发生了里氏7.2级的地震。其震源深度约10-20公里,系直下型地震。这次强震对日本版神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神户市,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震害。据资料反映,全震灾区共死亡5400余人(其中4000余人系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数的90%以上),受伤约2.7万人,无家可归的灾民近30万人,毁坏建筑物约10.8万幢;水电煤气、公路、铁路和港湾都遭到严重破坏。据日本官方公布,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总损失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1.5%。这次地震死伤人员多、建筑物破坏多和经济损失大,是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9-11-1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被人轮奸..

然后毫不知耻...继续卖淫的妓女...谋财是有一套的!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9-11-1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错了 我以为宠物乐园版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无为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APP|无为大事记|百度统计|无为论坛 ( [鲁ICP备16011199号-2] [滨公备0601007] )

GMT+8, 2025-5-22 22:28 , Processed in 0.0469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