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无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5|回复: 6

腹式呼吸de益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uskmelon 于 2009-6-2 13:15 编辑

许多人都习惯于只用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主要是胸部的扩张和收缩,横膈膜的运动较小。这样,呼吸多集中在肺部的上、中部进行,肺的下部由于运动较小,时间长了会逐渐形成肺泡关闭,导致肺组织萎缩,甚至纤维化。正因为如此,许多老人很容易得上肺炎。
腹式深呼吸是健肺的好方法,采用腹式呼吸有以下好处:
第一,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改善心肺功能。第二,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少患肺炎。第三,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它能改善脾胃功能,有利于舒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腹式呼吸可以通过降腹压而降血压,对高血压病人很有好处。第四,对安神益智有好处。
如何进行腹式呼吸呢?腹式呼吸的原则是把腹式呼吸跟胸式呼吸配合进行,就是在胸式呼吸的同时增加腹部的鼓起及回缩。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种叫做顺式呼吸,就是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第二种叫做逆式呼吸,就是反过来,吸气时将腹部收缩,呼气时再把腹部鼓起。
做腹式呼吸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第二,用鼻呼吸而不用口。第三,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种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第四,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第五,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练到微热微汗即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100次。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正确的腹式呼吸法为: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然后屏住气息4秒,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接著利用8秒的时间缓缓的将气吐出。吐气时宜慢且长而且不要中断。做完几次前述方式后,不但不会觉得难过,反而会有一种舒畅的快感。实际上测定呼吸时的脑波,可以知道在吸气时屏住气息的瞬间则大鸣大放,而且在吐气时 α波 也持续出现。也就是说,屏住气息可以使得α波更容易出现。


做腹式呼吸时,体内会产生一种前列腺素的物质,可消除活性养,并且扩张血管的功能。当你做腹式呼吸法,活动横隔膜时,它会从细胞内渗入血管及淋巴管,去除活性养的毒素、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做腹式呼吸可使腹部的各个内脏,皆得以受到呼吸节奏的刺激。这种刺激透过神经,做为一种和缓的呼吸节奏的自我调节信号传至脑,脑在接受这些刺激之后便成为α状态。
人靠呼吸存活,呼吸停止人马上就会死亡,呼吸重要到几乎等於人生,只有呼吸的人才有生机。然而一般的人大都只用浅呼吸过活(胸式呼吸),因此只使用到1/3的肺,另外2/3的肺都沉积著旧空气。如果运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意识化)进行呼吸,肺就能够完全被使用。腹式呼吸能够让体内充分取得气的功能,同时也摄取更足够的氧气。如此一来,既可净化血液,更能促进脑细胞活性化。

所谓好的呼吸是在意识之下「缓缓」进行的,另外「深深的」也很重要。换言之,意识之下既缓且深的呼吸法是造就α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腹式呼吸法可使脑波维持在12赫兹以下,就大脑生理而言,就是α波最容易出现的时候,同时它能增进脑内荷尔蒙内啡的分泌,有助於创造力的开发。

在冥想中最重要的是呼吸法,所果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法,无法实现深度冥想意识,所以,也可以说,呼吸法如何,将会决定冥想的成功与否

腹式呼吸帮你减小腹
减肥专家建议,想减肥的人,应该尝试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的方法很简单:吸气时,
肚皮涨起;呼气时,肚皮缩紧。虽然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甚至突然变得不知道该怎么呼吸,但该呼吸法一方面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促进体内废物排出,另一方面也能使气流顺畅,增加肺活量。

专家还提醒人们,只要平常走路和站立时,用力缩小腹,配合腹式呼吸,小腹肌肉就会变得紧实,就能达到瘦身的功效。

也许前一两天会觉得很辛苦,走两步路就又不自觉的突出小腹,但只要随时提醒自己,“缩腹才能瘦身”,几个星期下来,不但小腹逐渐趋于平坦,走起路来也更显迷人。

当然,除了缩腹走路之外,不能忘了适当的饮食控制,才能达到瘦身目标。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正确呼吸”?

这里所说的“正确呼吸”,并非指瑜伽那套博大精深的“调息法”(见后文),而是泛指正确的呼吸方法。 有没有留意,不少人呼吸的时候,肩膊是上下伸缩的?原因是,他们只用胸部来呼吸。这个呼吸方法会限制肺部吸入的氧气量和吐出的二氧化碳,同时令呼吸短促,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和疲倦(如果你同时曲着背,情况可能会更严重)。反之,当我们慢慢深呼吸,上腹部分首先会向前推,然后胸下部的横膈膜向左右扩展,最后空气充满整个肺部;呼气时,胸部先放松,最后收缩腹部肌肉,让所有废气呼出体外。 瑜伽所重视的,就是这个令身体健康起来的正确呼吸法。它能大大增加肺部吸入的氧气量,也使肺部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令人精神抖擞,松弛神经,甚至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毛病。

参考网址:  www.52yoga.net/info/2150-1.htm


呼吸方式


  (1)腹式呼吸:仰卧,手轻轻放在肚脐上;吸气时,把空气直吸向腹部;吸气正确,手随腹部抬起;吸气越深,腹部升起越高,随着腹部扩张,横膈膜就向下降。接着呼气,腹部向内朝脊柱方向收;凭着尽量收缩腹部的动作,把所有废气从肺部全部呼出来,这样做时,横膈膜就自然而然地升起。

  (2)胸式呼吸:仰卧或伸直背坐着,深深吸气,但不要让腹部扩张;代替腹部扩张的是把空气直接吸入胸部区域。在胸式呼吸中,胸部区域扩张,腹部应保持平坦。然后,当吸气越深时,腹部向内朝脊柱方向收入;吸气时,肋骨是向外和向上扩张的,接着呼气,肋骨向下并向内收。

  (3)完全呼吸:即把以上两种呼吸结合起来完成,这是一种自然的呼吸方式,略加练习后,这种呼吸方法就会在全部日常的练习和生活中自动地进行,习以为常。瑜伽的这种完全呼吸有许多益处:由于增加氧气供应,血液得到了净化;肺部组织健壮,增强了抗病能力;胸腹活力和耐力均有增长,心灵也变得更清澈。

参考网址:  www.52yoga.net/info/1913-1.htm


瑜伽呼吸法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也是哈塔瑜伽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以瑜伽的观念看来,人类身心的问题都来源于错误呼吸方式,负面的心态情绪和饮食习惯。一个瑜伽修炼者如果不从瑜伽理念的生活化方向努力,而希望以几个瑜伽动作来根本上有益于身心健康,无异于缘木求鱼。
  尤其是呼吸方式。以我们的瑜伽教学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了解来看,错误的呼吸方式非常普遍。更有甚者,大家都己习惯、认同于这种错误的呼吸方式,以至造成身心的伤害而不自觉。
  瑜伽呼吸法的目的,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呼吸方法(根据个体身心状况的不同而确定)有效地按摩内脏,刺激各生理腺体良性的分泌,激活脉、轮(可能也相当于中医所说的经络、穴位)的潜在力量,更好地清理洁净身体,由此,为更高级的精神修养和灵性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反,如果呼吸有了问题,身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都会受影响,大量毒素会蓄积在身体各部分,而成为致病之源。
  现代都市,空气污染相当严重。空气中有效的含氧量越来越少,而人口却越来越多,“氧”的竞争也就越来越加重心肺功能的负担。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注重瑜伽呼吸学习的一个理由。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吸法的配合
  最重要的一点:练习瑜伽的呼吸法,一定要配合上相应的收束法(庞达)来进行。不然,呼吸带来的身体内的能量会变得混乱无序而伤害神经系统。而瑜伽呼吸法的选择也一定要针对从学者个体的实际情况(身体状况、性格情绪状况),这就需要瑜伽老师有丰富的瑜伽经验和洞察能力。
基本的收束法介绍:
  收束法的目的,一是避免能量混乱而耗散,二是将能量运送到需要的部位。三 刺激特殊的腺体与唤醒相关脉轮。


  呼吸的收束法主要有三种:
1 下巴收束法:在呼吸的过程中始终以下巴抵住胸骨(与其说是下巴向下抵胸部,不如说是提起胸部,使其与下落的下巴相结合)。肋骨要抬起,头、胸骨、肚脐和两大腿之间要处于一正中线上。
2 会阴收束法:垂直收缩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中心部位,与此同时将下腹部前和肚脐下部压向后上方的背部。
3 腹部收束法:一般是配合呼气时进行。通过横膈膜一边将内脏向后上方的背脊牵拉,一边向上移。感觉腹部完全凹扁下去。

参考网址:  www.52yoga.net/info/1963-1.htm

大家知道哪有有瑜伽俱乐部啊真该好好学习下了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9-6-1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找了好多有关资料啊,看来也是位瑜伽发烧友吧。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9-6-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给LZ加分呢?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9-6-1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练瑜珈时,教练也是这样教,要腹式呼吸,但是没讲你这么全哈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9-7-1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觉得腹式呼吸有助于睡眠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无为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APP|无为大事记|百度统计|无为论坛 ( [鲁ICP备16011199号-2] [滨公备0601007] )

GMT+8, 2025-5-25 19:52 , Processed in 0.04427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