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无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北极阳光

每天一个哲理小故事(精心收藏,与君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是心底热烈的渴望

许多年前,一个小姑娘应聘到纽约市的一家裁缝店当打杂工。上班时,她经常看到女士们乘着豪华轿车来到店里试穿漂亮衣服。她们穿着讲究,举止得体。小姑娘就想:这才是女人应该过的生活。想到这儿,一股强烈的欲望自她的心中升起:我也要当老板,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从此,每天工作开始前,她都要对着试衣镜,很开心、很温柔、很自信地微笑。虽然她只穿着粗布衣裳,但她想象着自己就是身穿漂亮衣服的女士。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深受顾客的喜爱。虽然她只是一名打杂女工,但她总是想象着自己就是店里的主人。她工作积极,尽心尽力,仿佛裁缝店就是她自己家的,她因此深得老板信赖。很快,许多顾客都对老板夸奖她:“这位小姑娘是你店中最有头脑最有气质的女孩。”老板也说:“她的确很出色。”又过了段时间,老板就把裁缝店交给小姑娘打理了。
  渐渐地,小姑娘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安妮特”,继而成了 “服装设计师安妮特”,最后终于成了“著名服装设计师安妮特夫人”。
  安妮特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多方面,但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无所有的她敢于“想象成功”,即想象着自己就是“店主人”,是“著名服装设计师”。
  很多人对“想象”的作用并不在意,认为安妮特的成功只是特例。那就再看一下心理学家的一项试验吧!
  一位心理学家把一些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术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练习时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第二组学生也记录第一天和第二十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练习投篮不中,他们便要在想象中对此做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增加24%;第三组进球率增加了24%。这个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想象”的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头脑中巨大的潜能。
  成功是蕴藏于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甚至是一个梦想。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规定不了我的规定

下午,我去一家银行取钱急用。等我心急火燎地赶到银行门口时,却看到奇怪的一幕,自动取款机前排起了长龙。我以为发生了什么经济恐慌,大家急着往外提钱呢。
  我慌忙跑进银行营业厅,奇怪,营业厅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我心里想,那些人真傻,怎么不到柜台取钱呢?我掏出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说取点儿钱,营业员问:“先生,你取多少钱?”我说:“取3000元。”营业员微微一笑:“对不起,先生,我们这儿有规定,请你到ATM机去取。”我这才看到窗口上贴着一纸这样的规定,意思大概是为了减轻银行人员的人工劳动强度,凡是取钱在5000元以下者,请到自动取款机前取款。我扭头看了看自动取款机前的长长的队伍,心想等把钱取出来,黄花菜都凉了。我只好对营业员解释说:“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通融,先让我取了。”营业员这次态度冷漠地说:“这是规定。”这强硬的规定还真麻烦,去外面排队,肯定要耽误事。
  这时,有一个中年人在柜台上顺利取了5000元钱。看着这个人,我灵机一动,有了主意。我再次把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营业员这次有点生气地说:“不是说了让你到外面取吗?”我说:“我取5000元!”这次营业员无话可说了,他乖乖地给我取了5000元。我从取出的钱里面抽出1000元,连同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营业员不解地望着我,我冷漠地说:“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动自己

如果我买了房子开店,就会把店固定下来,而我做的是快餐,我的客户是城市里的流动人群。
  
  10年前,他从国外留学回来,确定下自己的事业方向:做中餐快餐。
  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因为中餐不同于西餐,太繁杂,无法标准化,所以很难做大。但是他认为:中西餐差别,固然有中餐本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的,美国人吃饭吃的是卡路里,只要营养、热量够就可以,对食物本身并不讲究;而我们中国人吃的是感觉,食物要丰富多彩,花样繁杂,慢慢细品。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有闲,有大量的闲余时间。随着改革开放,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稀薄了,这种情况就会随之改变。也正是基于此,他选择做中餐快餐,而且要把它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把它做好做大。
  经过半年的筹备,在距市中心不远处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他的第一家快餐店开业了。一年后,他又与人合作,开了第二家连锁店。到现在,他已经开了十几家连锁店了,平均不到一年就开一家。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火,在别人眼里,他个人拥有的资产,早已过了百万、千万,早已住别墅、坐豪华车了。但事实相反,他什么都没有。他所有的店都是租来的,连他住的房子,他用的车,也都是租来的,没有一样是买来的,没有一样属于他自己。
  “你的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买房子开店呢?这些年租房的钱,足可以买下一栋楼了!这样不是很可惜吗?”朋友常常这么追问他。
  他就笑笑解释说:“如果我买了房子开店,就会把店固定下来,而我做的是快餐,我的客户是城市里的流动人群,我的店址都选在交通繁华、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是城市是不断发展的,我不能保证再过些年,这些地方还像现在这样繁华、人流量大,所以我决定所有的店都只租不买,不把店固定下来,这样可以随着事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流动。”
   “那么你自己住的房子总该买吧?你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租呢?”朋友有些不解地问。
  “如果我买房子居住,就会把自己固定下来,那样就会有一种安逸稳定的感觉。人在本性上都是驱稳避变的,人们常说安居乐业,而我现在做的快餐是流动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现在还在创业阶段,所以我不能让自己有任何一点‘安’、‘乐’的感觉,不能让自己停下来,要让自己不停地流动,‘流’居创业。”
  “那么,你用的车总该买吧?你每天那么忙,外出谈事,打车多不方便!”朋友不服气地说。
   “车的价值就在于行驶、流动,如果我买车,我不可能每天24小时用车,我不用的时候,车就会停在停车场,而我却要为它付钱。以本来可以流动的钱,去换静止的车,那样我不是傻瓜吗?”
  “那么,你每天辛苦忙碌,赚的钱不买房子也不买车,一点固定资产也没有,你与别人谈判合作,人家怎么相信你?”
  “的确,在我的账本上,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资产,但是许多人都来找我合作,和我搞连锁,你知道为什么吗?”说到这儿,他停下来,拿出一张自己的名片,指着名片上面的名字,说,“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工厂,但是,我保证,只这两个字,如果我想出售,就可以立刻买到高楼大厦,就可以立刻引来无数人与我洽谈。我这10年,别的东西都流来流去,唯有这两个字固定下来。这,就是我最大的固定资产——品牌。”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蟑螂一样生存


因为合作关系,前段时间见到了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三十岁左右,真正的年轻有为。
  看着他忙碌、疲惫不堪、憔悴的样子,便诧异地问他:“你都这么成功了,有钱有名,还这样拼命做什么?”
  他苦笑了,“不在其位,不知其难。以前我穷的时候,活得像蟑螂,但很快乐,因为我只要为自己操心就行了。现在富了,人们说我成功了,可我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我要为更多的人操心,为我的部下、我的客户,为远方的和周围的许许多多人,他们都在逼着我发展啊。可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要发展,也要像蟑螂一样生存。对,像蟑螂一样生存,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我的企业!”
  像蟑螂一样生存!这句话穿透了我的心,震撼着我。
  蟑螂,一种极为低等的生物,卑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受重视,不受欢迎。但它又实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三四十层干燥的高楼上,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在绝无可能生存的地方,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生存的可能,它都能让它的部族迅速发展壮大……
  贫穷的时候,活得像蟑螂,不是一件好事,不受欢迎,甚至遭受憎恶。可像蟑螂一样活着,又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苦中作乐,而苦中作乐的强大生命力永远意味着迅速发展的可能性。
  成功的时候,像蟑螂一样生存,有更为令人震撼的内涵。大如IBM、通用电气,无不全力以赴、殚精竭虑地生存、发展,稍有松懈,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的许多企业,迅速成功,又迅速倒塌,是不是与它们小富即安、追求享受、忘本有关?如果它们成功时也能像蟑螂一样生存,生命力会不会就久一点,发展空间会大一点呢?
  一切卑微者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有像蟑螂一样生存的经历;许多成功者,仍然在像蟑螂一样生存……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历之间隔着什么

专科与硕士之间,原来只是小小的一步。如果说有间隔,也只不过是隔着硕士的自以为是和骄傲。
  
  我的一个叫王战飞的同学,当年读中学的时候,常常被我们这群优等生嘲笑,他不仅成绩远远落在我们后面,还时常在上课的时候,成为大家醒脑的笑料。那时老师也都不屑理他,听他鼾声渐响,就一个粉笔头砸过去,他常瞥一眼老师,惺忪地嘟哝一句:干嘛打扰人家睡觉啊,就又倒头睡去。
  所以毕业写留言,好多骄傲的优等生都不屑找他;等到他借扩招才考取了一个三流大学的专科时,更是没多少人提起他。后来和我一样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本科读完后,又纷纷考取了一流大学的硕士,再然后便是赶上就业难的大潮,许多人胆怯,硬着头皮又去读博士。考不上的只好就业,东奔西跑,最后我们这群人里,有找到海尔公司去的,大家都已是羡慕至极。
  半年后,无意中和那个去了海尔的同学相遇,竟很惊讶地得知,我们曾经集体嘲弄的王战飞,在同学去海尔之前,就已经升任海尔的区域经理了。而硕士毕业的他,不偏不倚地被老总分到王战飞的手下,而且,只能从业务员做起。
  据说这家伙读大学时,也是那副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神情,学习平平,虽然任着学生会干部,但从来不像一般的同学一样,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他基本上是把领导当成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普通人看待的。而且这厮能上能下,学生会正混得如鱼得水时,突然辞了职,用自己学到的不多的经济学知识,在学校里开始实践。赔了不少钱,但也赚了不少。不管是赔是赚,他都一笑了事,还说,只要我人在,怕什么呢?
  他的这种张狂,常被周围的人取笑为无知,想他毕业的时候,自会吃苦头,一个专科生,在这个看重学历的社会,并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样,什么都可以做成的。
  王战飞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学历,和一大帮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们,挤在一起应聘。有一天中午午睡起来,他睡眼惺忪地就去了海尔的应聘会场。身边的一大堆人,都是一副严肃紧张、西装革履的模样。唯独他,不仅没像别人一样,带厚厚的个人简历,而且神情放松,似乎他不是来参加一场竞争残酷的应聘,而是从容地散步路过此地,一时兴起,就来小坐。
  所以他进去的时候,连考官都惊讶。当被问及来应聘什么职位时,王战飞闲谈似的反问考官,你们有什么职位呢,你们需要什么我就可以做什么。就是这样被考官称为“吊儿郎当”的模样,让他最终留在了海尔。考官说,他是所有来应聘的人里,唯一一个不把海尔当回事的。甚至,他的举止里,有把海尔当一无名小企的倾向。但恰恰是如此,让考官觉得,这人在业务的开拓上,必有无限的潜力和勇猛。
  考官果然没有猜错,王战飞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开始做起,一路势不可挡,三年后便因出色的业绩,升为区域经理。当我们还在因就业压力而不得不准备考研时,于战飞连本科都没有读,就进了海尔。四年后,我们毕业,竞争依然残酷,但王战飞,却是到达我们不敢奢望的高处。而且,在我们一贫如洗的四年里,赚到了40多万。
  专科与硕士之间,原来只是小小的一步。如果说有间隔,也只不过是隔着硕士的自以为是和骄傲。但位居专科的那个人,却是可以因了对学历的“无知”和不屑,以及不惧任何权威的勇敢和张扬,闲庭散步般地,轻松走过这一步的距离;甚至,将在前走路的人,远远地落在后面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口处开出的是花

一个孩子蹲在那里,专注地注视着一颗露出地面的种子,种子已经开始发芽。“爸爸,芽苞是种子的伤疤吗?”孩子问站在旁边的父亲。
  父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种子在发芽时,确实会留下伤口,但那伤口处开出的是希望,是生命之花。孩子,你看这芽苞,是不是更像一朵美丽的花呢?”
  蚌在痛苦中孕育的是晶莹的珍珠,蛹在桎梏中孕育的是美丽的飞翔,生命只要在痛苦中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开启生命之花,那痛苦便是生命之花最好的养料。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坚持多久

 有一篇文章,谈写作。作者提出了一尺厚的坚持,亦即你的稿纸写了一尺厚,仍然还没有跨进文学门槛的希望时,就应该考虑放弃了。
  人生有涯,生命并不可逆,这资源对个体来说,有限而不可再生。我们确实不应该将其耗费于没有或非常微薄收益的奋斗之中。不单说经济效益了,那样有人会说俗气,但至少也应使其综合效益最大化吧。
  一尺,定量是否准确,可以商榷。毕竟这不过是个比喻而已。你如觉得不过瘾,不妨再加些尺寸,那就两尺或三尺甚至更厚一些吧。但最好,我认为不要将这厚度趋于无限。
  曾经向一位痴迷于文学,付出多多,却并未见成功端倪的朋友兜售过这个“理论”。他听了神色黯然,有几分不快。但我觉得,作为朋友,这样泼冷水的提醒比那送其上云端的吹捧更具有切实的意义。
  创作成不了主业,就把它当做副业或业余爱好来做,有何不可?真正可以在文学史上留名者,天下能有几人?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一段对话,给我印象深刻。他们谈的是投资的话题。
  记者问: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答曰:再干。
  记者二问之后接三问:如果还是失败呢?
  答曰:继续干。
  记者愈加残酷了,问:如果第四次还是失败呢?
  企业家回答:放弃!
  我一怔之后,忍不住举双手赞成。
  我知道第五次、第六次或者是第N次,可能会成功,但时间上你赔不起了,经济学上是讲机会成本的,不能这么没完没了地耗下去,所以割舍有时是明智的。更何况,永远也做不成的可能是存在的。有些人,常常会一厢情愿地忽视这种存在。那样,决心越大地做下去,则险莫大焉。
  做事需要坚持,但前提是必须可行。如果无法确定其可行与否(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自己又经不住诱惑想做,那么坚持,再坚持,直至到某一个点仍不见希望或基本可以确定无望时,我们就该考虑与“坚持”说拜拜了。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负担是一对美丽的翅膀

小时候练习跑步,父亲在我腿上绑上沙袋,没跑出多远,腿就像灌了铅似的,又沉又酸。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再也不想坚持了。父亲问:“你知道小鸟是怎么飞起来的吗?”
  父亲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小鸟并没有翅膀,也跟其他的走兽一样,只能在地上行走。一天,上帝把一些负担分成一小捆一小捆,绑在小鸟的背上,要它们把这些负担运到遥远的地方去。起初,小鸟感到背上的负担很沉重,走着、走着,背上的负担慢慢变得轻松起来,等它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发现背上的负担已变成了一对美丽的翅膀。上帝给小鸟负担,其实是在赐给小鸟一对飞翔的翅膀。因为有了负担,才会努力地去承受负担;因为有了阻力,才会不断地去冲破阻力。
  走上工作岗位后,每当我有了负担和压力,我就会在心里念诵着这样一句话:负担是一对美丽的翅膀。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掌控力的勇气

艾琳·柯林斯是美国太空任务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指挥官。
  航天飞机上升的速度多么惊人,四十八岁的她,已通过无数次的太空中心模拟飞行,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但她就是没胆坐云宵飞车。连迪斯尼乐园的太空山和水上乐园的滑水道也不敢玩,每次带着小孩排队玩云霄飞车,轮到她时,总是两腿发软地打退堂鼓。
  分析云霄飞车和航天飞机的不同,她说:太空飞行是她的信仰与使命,有成就感,有目的,而且她对航天飞机有掌控力,为难不了她。
  相反的,云霄飞车的“方向盘”不在她手上,无法控制,所以她才会感到恐惧。
  听来好像很矛盾。其实这一类的例子到处都是:很多女强人在公司危机处理时多么冷静,回家却怕一只小蟑螂怕得要命。只因她不能掌控小虫,却可以掌握职场。
  很多男人在公司里对财报何等精明,却常不知自己身上有多少钱。只因他想掌控财报,不想掌控口袋里的钱。
  我也曾认识一艘大船船长,风浪再大他也能指挥若定,但就是死也不愿跳进海里。只因他可以掌握船,但不能掌握海。
  只在可以掌控处才有勇气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相反的,有些人只有“没掌控力的勇气”。比如社会新闻上有人因为职场要求学计算机,他自觉年纪不小,不可能学会,排解不了压力,最后跳河自杀;有人自小做不了一件好事,工作也一事无成,却可以在别人怂恿之下打打杀杀;有人婚姻一不如意,就想携子女自杀——对掌控自己的生命缺乏勇气,却对毫无掌控力的险境,勇气十足。
  有这种“宁死都不愿意掌控自己人生”个性的人,必然与成就感无缘,是自己毁掉自己。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大雁,别做海鸥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过所有其它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它不断地表演着,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记录着它的优雅。


但是在海鸥群里,它完全变了个样子,所有的优雅与庄严都堕落为肮脏的内斗与残忍。还是那只海鸥,它像炸弹般冲入鸥群中,偷走一点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愤怒的尖叫。海鸥之间不存在分享与礼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凶猛的竞争。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它海鸥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种鸟儿作为人类社会的榜样,那么海鸥绝对不是个好选择。相反,我们应当学习大雁的行为。你曾想过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阵吗?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


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社会更像是亿万孤独的海鸥组成的群体,人们为个人的利益争吵不休,代价是不得不孤独地承受自身的压力。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人幸福感的八条准则

幸福当然不是单凭物质就可以获得的,但是不可否认,适当的馈赠和奖励,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
  在这里,我将介绍8条幸福准则。
  
  幸福准则1:
  小奖不如大奖
  一般人总认为,要让别人做点事情,就应该给他们奖励,不管多少,不论大小,有总比没有好。其实不然。要激励他人积极地做事,除非给予和这件事情相匹配的外在激励,否则,小的外在激励还不如没有效果好,因为小的外在激励会抹杀内在的动力。
  
  幸福准则2:
  小罚不如不罚
  如果是用惩罚来避免某些事情发生,那么,小的惩罚不如没有惩罚。不论是奖励也好,惩罚也罢,人们做事往往出于内在的动力,而一旦与奖惩挂钩,就变成了一个经济交易。所以,给小奖反而不如不给奖,小的惩罚反而不如没有惩罚。
  
  幸福准则3:
  好事,有选择不如没选择
  送礼不该给出选择,虽然人们会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效应的礼品,但很多时候,这种选择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还会带来负面效应。当几件礼物的优劣差异不大时,单独给任何一种东西,都比让别人在两种甚至几种东西里选一样,得到的满足感更大。不要在送礼的时候,把患得患失也送给别人。
  
  幸福准则4:
  坏事,没选择不如有选择
  如果一定要对方接受一件他不太愿意接受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他的不高兴程度降低?这个时候,如果让他选择,从两件同样是不好的事情中选择一件,这会让他的感觉好一点,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
幸福准则5:
  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除了一些特殊的对象和场合,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贵重的礼物有时反而显得不合时宜。事实上,轻礼有时会比重礼更显得慷慨大方,情意深厚。也就是说,送礼物的时候,在一个不太昂贵的礼物类别中选择一个比较贵的礼物,要比在一个比较昂贵的礼物类别里选一个比较便宜的礼物收到的效果更好。对企业而言,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一举两得,既能激励员工,又可以节约成本。
  
  幸福准则6:
  有用的不如无用的
  送礼最好是送“四不掉”的东西,即: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扔不掉。这样的礼物最适合表达心意,也最容易让收礼的人产生愉悦之感,从而对你感激倍增并久久难以忘怀。从接受礼物的人的角度来讲,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能让他们高兴的东西,而从赠礼人的角度讲。送礼的目的不是要给接受礼物的人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让他们感激你,记得你。
  
  幸福准则7:
  说要的不如想要的
  其实送礼的目的,并不应该是使收礼的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在收礼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所以,你应该把人们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或者作为奖励。
  
  幸福准则8:
  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有些公司把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公开。从管理透明、避免作弊来讲,这可能是好的。但从员工的心理来分析,这么做弊大于利。一方面,人们一般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因此在工资水平不公开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比别人拿得多,这种过于自信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满意感。相反,一旦公开工资和奖金,如果两个人拿的钱一样多,两个人都不满意,如果有一方拿的钱比较多,拿钱多的那方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拿钱少的肯定非常不满意。大家都要求公司为自己涨工资,结果是,公司不得不为所有人涨工资。然后,大家仍旧觉得自己拿的钱应该比别人多,所以还是不满意。
  幸福当然不是单凭物质就可以获得的,但是,不可否认,适当的馈赠和奖励,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以上的8条幸福准则,其实是人际关系的8支润滑剂。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很快乐

在一般人的眼中,石头就是石头:“它不说话、不唱歌、不生气、不兴奋、不做梦、不旅行、不期待未来、不挂念往事、不恋爱。它什么事也不做,只固执地想当个真正的石头。”众人的结论是:“石头真无聊。”
  可是,可是呀,在漫画家几米的眼中,石头却是这样的:
  “石头说自己的话,唱自己的歌;它生气时只有自己知道,兴奋时非常低调,做梦时不让你猜到;它用特殊的方式旅行,它当然期待未来,它也缅怀往事,它谈自己的恋爱,它做了许多奇特的妙事。”几米的结论是:“石头固执地只想当个真正的石头,石头觉得自己好精彩。”
  看几米的漫画《石头记》,拍案叫绝。
  曾有人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三种面目,一是真正的“我”,二是别人眼中的“我”,三是为别人而活的“我”。
  许多人,往往为了迎合别人的期盼,满足别人的要求,而“委曲求全”地在他人面前呈现出一个“面目全非”的我。他肯定不快乐,他被别人的看法牵制了,他被世俗的观念约束了,他不敢在世人面前活出一个真正的自我,因此,活得很累、活得很抑郁,活得很不痛快。
  真正的那个“我”,可能不完美,甚至,像石头一样,有着许多别人引以为憾的缺点,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而活出这份精彩,便能有个酣畅淋漓的快活人生。
  台湾著名艺人杨林宣布挥别演艺生涯时,便曾引起一阵哗然。她平静地向众人说道:“我只是选择了一个让自己灵魂快乐起来、简单自在的工作罢了。在画画的世界里,我找到一种平静的感觉,这是过去在演艺圈一直找不到的。”前经纪人屡次想说服她:“拍个广告,十五分钟就可以赚十万,干吗不拍啊?”杨林生动地以“撒旦”两个字形容这种轻松赚钱的诱惑。她在她的画展结束那一天,微笑地指出:一张画要画一至三个月,顶多只能卖几万元台币,可是,接拍广告,只要早上起床梳头、化妆、打扮美丽,对大家露齿笑,就有十万元台币了。钱如流水般进入袋子后,便去买名牌,吃美食,然后,骗自己这样活着还不错。实际上,精神的空虚,是别人看不到的。目前,她已将自己的轿车卖了,如果未来求学的经费不够,她连房子也会卖掉。她说:“我很快乐,快乐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许多重视物质欲的人眼中,杨林不折不扣是个傻子,可是,这是一个真正快乐的“傻子”。她深深地懂得,在短若朝露的人生里,只有把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才不会辜负自己。
  人,只能活一次。
  “后悔”那一帖药,纵然服了又服,依然不能让你重活一次。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份名单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
  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与显赫啊!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为什么?
  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乞丐也需要努力

每天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来到地铁站,时间长了,车上的乘客便成为老相识。而其中的常客是一个乞丐,穿得破破烂烂,拖着一条残腿,样子很可怜。他踏进车厢,必先掏出一根竹笛,吹出《敖包相会》曲子的前半段,然后一拐一拐地沿着车厢往前走,同时唱出那曲子的后半段。最初,我几乎每次都给他一些钱,不过发现其他给钱的人却很少,渐渐地,对他那每日重复乏味的曲子不感兴趣了,我也给得少了,有时就不想给了。这样,他最近走过一节车厢时,甚至分文无收。
  这使我想起留学生活工作了近12年的异国城市的一个乞丐。也几乎是每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在那美丽的地铁小站口,总能看见他熟悉的身影。他的身体也有残疾,也是一边演奏一边唱,不同的是,他每天变换乐器和曲目。有时弹奏他的旧吉他,有时拉起他那已经掉色的小提琴;节假日时他往往来一段欢快的曲子,天气不好时他的曲子则可能婉转悠扬。别以为他是卖艺者,其实他是乞丐,每天睡在公园的纸箱子里,属于地地道道的无家可归者。可每次总能看见不少人中途驻足,或给他些钱,或欣赏他的曲子,他那盒子里的钱也总比其他乞丐多。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这样每天变换乐器和曲目难道不累吗?”
  “如果不努力,今后日子会更难过的。”
  世上的道理就这么简单,优秀的人才靠的是努力,优秀的企业靠的是努力,先进的国家靠的是努力,即使乞丐也需要努力。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用公司服务客户的故事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客户服务部收到一封信,“这是我为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我不会怪你们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家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决定后我开车去买。
但自从我买了新的庞帝雅克(笔者注:这是通用旗下的一个牌子)后,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每当我买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买其它口味,发动就顺得很。我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尽管听起来很猪头:为什么当我买了香草味冰淇淋它就罢工,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它口味,它就一尾活龙?为什么?”
事实上,客服部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
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自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
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SHUT DOWN)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 “ 秀逗 ”。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这时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味过敏。
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
  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口味中最畅销的,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 “ 蒸气锁 ”。
  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 “ 蒸气琐 ”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一言

人与人之间唯一平等的是大家每天都只有24小时,这24小时用来做什么就是你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一个居士对我说:我们每天都是在乞讨——向人群乞讨声名,向市场乞讨财富,向爱人乞讨幸福,向保健品乞讨健康……这种乞讨不见得不成功,但你只有懂得返还、接受和照顾好自身这三件事的轻重,才可能持续不断地好好生活下去。
  善于把自己的所有给予他人,令周围的人获益,人家才可能把自己的所有给你。善于接受将使你知道,即使摘不到苹果,也可以摘到香蕉,你不会一无所获。
  照顾好自己起码是不给大家添麻烦,否则你累病了,做错事了,就需要别人出手帮你。而每个人是否运气够好,还和前两条有关。
  你不能是一个橙子,把自己榨干了汁就被人扔掉。你该是一棵果树,春华秋实,年年繁茂。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重不重要

古时候人们想杀一头熊,会在一碗蜂蜜的上方吊一根沉重的木头。熊想吃蜂蜜时,必须先推开木头,而木头会荡回来撞熊;熊生气就更用力推开木头,而木头也更猛烈地撞击它,就这样不断重复,直到熊被撞死为止。
  以怨报怨的人其实就像这只笨熊一样,对方也许只伤害过你一次,但是,你却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地想着,好像已经被伤害过千百次似的。满腔的恨意,只会让你更想起那件事,更想到那个人,这是何苦呢?
  最近在网络上读到一篇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
  故事说有一个老师将做作业的学生分组,十二个人一组,一个学生请求老师让他换组。老师问:“为什么?”
  这学生说:“因为我很讨厌其中的一个人。”
  老师就让他换了。不过问他:“其他的组员你也都讨厌吗?”
  学生说:“不会啊,都蛮喜欢的。”
  老师说:“那这个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
  那个学生答:“重要个鬼啦!讨厌死他了?”
  老师说:“但是十个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
  美国教育家布克·华盛顿说得很对。他说:“我不会让别人拖垮到让我憎恨他。”而且,你还应该活得更好、更快乐,我想这样才是最好的报复。对!
  为什么为了一个讨厌的人而离开你喜欢的人?为什么要让一个“不重要的人”成为你生命的重心呢?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比模仿更重要

弗利德是英格利驾驶员培训中心的一名教练。他的驾驶技术绝对是一流的水准,而同时,他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练,他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很多也成了比较优秀的教练。弗利德还多次荣获“优秀汽车驾驶教练员”的称号,在众多的驾驶员中没有人不知道弗利德的名字。
  弗利德的培训方法与别的教练大有不同。他一次只带一个学生,绝不会一起带两个学生。在培训中心的训练场上,他手把手地教他的学生简单的汽车驾驶操作,而这个培训时间不会超过3天。弗利德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在教一个学生之前,会给他一封信,然后告诉他:看完这封信,再来跟我学驾驶。
  在弗利德的学生学会汽车操作后,他便会带着学生出去进行实战练习。他往往会选择繁华地段,而且还常常故意选择上午和下午的客流高峰期。最初,是弗利德驾驶着车,他一边开车一边给他的学生讲解着驾驶技术和交通法则,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虽然弗利德在驾驶着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授课,他熟练的驾驶技术常会让他的学生羡慕不已。他的讲解十分详细,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驾驶知识。每一次出去练习,他的学生都会受益匪浅。
  10天之后,他便会与他的学生位置互换。在学生驾驶时,他会仔细地观察着学生的动作,偶尔会指点一下。训练结束时,弗利德才会系统地为他指出错误,当然也会表扬他的优点。最后一次授课,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弗利德会驾驶着车带着他的学生穿过城市到达较远的另一个城市,这一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驾驶问题,而弗利德则会为他的学生做最后一次讲解,回来时便是他的学生驾车,而弗利德在一旁审核。此后,他的学生便可以去考驾驶执照了,他的学生通过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一次,他的一个叫罗斯的学生在跟他学习了十多天后,由于弗利德有紧急事情,培训中心给他安排了另一位教练。当然,罗斯也顺利地拿到了驾驶执照。可是,一个多月后,罗斯在驾驶途中与一辆卡车相撞。幸运的是,罗斯没有受重伤,只是左腿轻度骨折,但这依然让罗斯十分苦恼,毕竟他出了事,而且让他的教练受到了众人质疑。罗斯的一位好朋友同时也是弗利德的学生吉米来看望罗斯,罗斯急忙向他吐露出了心中的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是按照教练做的来做的啊。”吉米听了,问了他一句:“你真的是按照教练做的来驾驶的?”“是的,我肯定。”罗斯点了点头。
  “教练是不是常用一只手来控制方向盘,而另一只手却夹着雪茄?”
  “是的。”
  “教练是不是常放着音乐,然后左脚不住地跟着音乐打着节拍?”
  “是的。”
  “是不是常在拥挤的街道上,教练都没有将速度减下来?”
  “是的。”
  “你是不是有时也按教练的方式照做了”
  “这,可能吧。”
  “你看过教练给你的那封信了吗?”
  “哦,我不小心把它弄丢了。”
  吉米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罗斯,上面写着:如果你想达到我的境界,就一定要照我说的做,不要照我做的做。请保留这封信,直到哪天你能用5分钟穿过莱特尔街道(最繁华的街道),你便可以丢掉这封信了。
  罗斯看完信后,恍然明白:模仿并不一定能让你成功,聆听教诲或许更重要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8-3-1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GOOD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发表于 2008-3-17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顶起来,喜欢!
大隐隐于此,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无为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APP|无为大事记|百度统计|无为论坛 ( [鲁ICP备16011199号-2] [滨公备0601007] )

GMT+8, 2025-5-5 10:16 , Processed in 0.04811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