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音机早就落伍了吧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挂着MP3、 MP4的,而至于随身听或CD机,现在也算是落后者了。如果MP3、 MP4是孙子,CD机就是儿子,那么收音机就是爷爷了。
我依然保存着那只和我同龄的83年的收音机,。那时父亲花了四块五毛钱买的,到现在已经服务二十五年了。它伴我度过几多不眠夜,已经无从计算了。只知道困惑悲伤时它就象一根救命稻草,紧抓不放。读大学后,对不少事情看淡了,也就渐渐很少依赖收音机来得到安慰。今天,我重新将它找出来,耳朵里传出音乐时竟觉得那么幸福。这种感觉,久违了。
从来没有对拥有“孙子”、“儿子”的人十分羡慕,如同我没有想着去品尝一下肯德基或尊宝披萨一样。有些东西我们要象别人一样去追求,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商场橱窗里的衣服多么华丽高贵啊,可适合的人有多少?
我不需要把昂贵等同于幸福。
对一个城市儿童来说,一块几十元钱的牛排或许不如农村灶堂里扒出来的一小个烤番薯更有吸引力。
一支一千块的钢笔跟一支五十块钱的有太大的差别吗?我不认为。笔是用来写字的,五十块钱的钢笔已足以出色地完成它的使命。
一万元的钻戒比十元的钢戒更能代表爱吗?我们无数次在电影电视及书本中看到女主人公欣然接受了心爱者送的由草编成的假戒而将图谋不轨者熠熠闪光的昂贵钻戒拒之门外。有的时候我们似乎都挺赞同女主人公这么做,然而走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我们是否会如此 “清醒” “明智” 呢?
这是一种迷失,一种自我的迷失,一种认知的迷失。不要轻易地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蒙蔽。我们应该时时地问问自己:我需要的是什么?
还清楚地记得一位高一同学。在室友们看来,她实在很幸福。那时两周才能回一趟家,所以她爸妈总会在不能回家的那周来学校。每次,他们带来不少吃的,有时还有XX牌的衣服,上千块的。走时还不忘给他一大叠钱。于是我们上床睡觉时他就坐在床上啃鸡腿,再来几根薯条。一晚上还吃不了,而我们已经刷过牙了。我们不止一次地说“你真幸福啊!”不料他一次神情沮丧地跟我们说:“其实我过得并不快乐。他们很少跟我聊天,不知道我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只知道给我钱。”
我们眼中的幸福在他感觉里却是一种痛苦。
再想想自己。进高中之前是几乎没零花钱的,要买记事本、钢笔的时候才向爸妈要钱。然而每天我们与爸妈在餐桌上聊天,关于学校的,关于村子里的,关于国家的,现在还交流工作感受。那时每逢农忙时节,一家三口就在田野中奋斗------没有零花钱的日子却是轻松愉快的。这,恐怕倒是那位同学所渴求的。
想到了背过的一句话——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