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师妹的相册里好多,经典的图片,发上来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的武术
武术分为套路和散打,俺练滴套路,有很多人说是花架子,就算花架子吧,但是,练套路的想改其他的运动项目,很轻松,其他项目想要改练套路就不可能了,武术的套路队身体各个方面的要求很高很全面。。。
现在比赛的衣服都很好看了,以前我们比赛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款式,就是颜色不一样
现在的比赛也可以配乐,真的是观赏性越来越高了。。
难度也慢慢的向体操发展了。。
武术 [wǔ shù]
基本翻译
wushu, martial arts such as shadow-boxing, swordplay, etc.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
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的概念】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武术的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为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 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已不伤 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找击 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 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技 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 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 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 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 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赦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 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规范, 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 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 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投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备 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 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
(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 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 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和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Y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
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 练参、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 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俱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下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 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 进一步社会化。
【武术内容与分类】
[ 对练 ]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三种练法。
(一)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时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二)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三)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法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 集体演练 ]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能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遂步开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项。
(一)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二)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扳、挤、按、采、例、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粘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枝项目。
(三)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武术
少北拳 中国功夫-心意拳 中华武术-通背拳
形意拳的简史 武当拳系 咏春拳
洛阳心意六合拳 内家拳法诀释义 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武式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演进说 六合螳螂拳
太极拳的闭回路系统理论 中华武术拳法介绍-八卦掌 太极拳概论
峨眉派武术 内家功夫-八卦掌 陈式太极——陈皂森
太极拳内功心法秘要举例 峨眉阴阳太极掌 中华武术-养生太极拳
形意拳技法与规律 六合心意拳练气诸法 六合心意拳内功
太极桩功 中国陈家沟—武术圣地 八卦掌实战四十八法歌诀
八卦掌的基本技法 中国功夫秘踪拳 武当密传太极拳
形意拳的“虎抱头” 太极拳概论 解秘“太极十三势”
浅谈练太极大杆子 练太极拳的体会 傅钟文 太极拳传统劲力
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 谈“太极起势”的练法 论太极拳的缠丝劲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戳脚拳源流与分布 峨眉派武术特点
峨眉十二庄 刚柔兼顾的螳螂拳 古拳-孙膑拳
释永涛谈禅武功夫事业的发展 江南小龙:内家功夫与外家功夫的比拼 太极拳内劲与人体筋骨结构变化
六合螳螂拳简介 罗汉铁头功速成 梅花螳螂拳
梅花桩 七星螳螂拳谱 少林二十四炮打法
少林功夫源于佛教信仰 少林金刚十大摔 少林六合拳
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十二式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少林身步手足法
少林寺和少林拳 少林寺镇寺拳技击法秘解 少林五拳桩
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简史 少林易筋洗髓卧身十式
鹤拳-中华象形拳 螳螂拳 螳螂拳的发源地烟台
螳螂拳的七长八短 螳螂拳简介 螳螂拳论-十八家法
象形拳术《螳螂拳》 形意拳的“虎抱头” 猿仙通背拳
中国功夫-劈挂拳 中国功夫蛇拳 中国武术之猴拳
中华武术八极拳(1) 中华武术八极拳(2) 中华武术-翻子拳
中华武术-鹰爪拳 中华武术之伏虎拳 中华武术之少林拳谱
中华武术-醉拳 米组拳 八级拳
查拳 花拳 三皇炮捶
大悲拳 临清潭腿 意拳
[ 本帖最后由 破空悲鸣 于 2008-4-15 22: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