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山人王东风
“隐士”王东风2010年仲夏,滨州“咱家大酒店”试营业,我应约参观。在二楼画室,我见到了王东风先生,我深深的被其气度和画技所吸引。听其言、观其行、赏其画,一位放荡形骸的隐士形象浮诸笔下。
一是“才”怪。王东风,号俗禅居士,1960年1月生,祖籍山东沾化,山东省人物画研究会会员。自幼喜画,少年师从连环画家于受万先生,先后得北镇中学赵紫林老师、山东艺术学院吴秀月老师深教。主攻人物兼画山水。看他的画,第一感觉他是个怪才,而且他的怪是先天就有的。从5岁就开始学画,17岁时就给人画像,惟妙惟肖,应接不暇。从78年以来,人物画作陆续在报刊发表,并为校园文艺、滨州青年等刊物作插图;80年代其人物画作品风靡滨州,为滨州美术史的发展增添上了浓艳的一笔,可谓“名人”。之后,他却低调画界,淡薄奖项和名利,在自己的斗室内,专营“画外”之事,做起了一名“隐士”。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及范曾的历史人物画。遍临褚家名帖,苦练书法,正因为有较好的书法功底作铺垫,所以他的画是真正写意画的“写”字,他已彻悟,当前中国画就缺他的这种理解。近年来,他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偶而在几次家乡笔会上公布于众,其用笔之灵活,线条之舒畅,意境之深远,令人折服。一次偶然的机会,其作品被对书画有较深研究的“咱家大酒店”的老板刘立民先生发现,硬是给他建了专门画室,让他当起了“咱家画院”的主人。
二是艺高。一幅幅怪气盎然的人物画,带着趣意和生动。从画面安排到用笔用墨随意大胆,从形象表现到情绪表达,率真质朴,都使其作品耐看而动人。如先生画的《七贤图》造型补景,以线条勾勒为主,线细淳雅、清劲,笔墨随心所欲,七位人物气韵生动,形态各具,神采飞扬,达到了不描摹、不刻画、无拘无束地、放笔直取的境界。又如《老哥俩》,源自生活,一杯浊酒,一盘豆,对坐而饮,生动而传神,是哥俩唠家常,还是谈心解愁肠,令人无限遐想。再如《关公图》,横眉冷对,气韵不凡,神采飘逸,诩诩如生, 呼之欲出,风骨独具,笔笔到位。他把书法的用笔融入到写意画的每个局部,以书入画、以书写线,个性鲜明,功底扎实、底气十足。观其画会发现他的画每一线条都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不是描出来的,从不打线,直接入画。他的笔墨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用无拘无束的狂放之笔画出的画让你惊心动魄,在创新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正如王先生的学生现居北京专注于茶文化题材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张利烽所说,“我的老师王东风,是我人物画的启蒙老师。东风先生连环画画者出身,手上功夫了得,他画人物不打草稿,且作画往往醉后,先取细小勾线笔细细勾脸,身躯衣折随意挥洒,每令旁观者击节称赞。”
他的画着实地动了很多脑筋,他注重感觉,注重笔墨语言本身的修炼,他在寻找自己的笔墨样式怎样和他表达的内容、题材相吻合。在语言样式的挖掘上,讲究布局搭配,着实地让人感动。他的画很有激情,是用情作画,极力强化自己的艺术语言,敢于制造矛盾并解决矛盾,对笔墨的张扬恰到好处。他的画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启迪。总之一句话,王东风画写意人物,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感觉。这是当今很多人物画家梦寐以求的一个阶段。
三是德厚。在与其交谈中,王先生反复提到,作为一名画家,首先要具备“大德”,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要讲究责任,不能随波逐流,金钱至上。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与我如浮云”,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留下的著名诗句。山东人特有的耿直、朴实、倔强和执著都能在他身上找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画如其人,他的画有了很强的个性和面貌。他把创作和探索一起融入了笔下,深深把住立“品”这个关口,他的画雅而不庸、神而不媚、淡而不卑、俗而不妖。就像他的人,境淡品清,谨慎明洁,秀逸醇正。 前天刚见过王先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