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般的似水流年
柔和的金色从绿色的树叶上流淌下来,花开无声。于是,你说。
在微薄且脆弱的生命前,一切繁华皆是过眼云烟。
[一]
最近开始迷恋上童年一切,玻璃弹珠,动画片,还有那首淡淡忧伤的《虫儿飞》。以为慢慢成长的自己,再也不会被儿时的单纯感染。却依旧在听过红蜻蜓之后不断搜索自己片片的记忆。孩子,一直是我较为头疼的一种生物。不喜欢孩子,因为他们太过顽劣。却未曾想孰人不是从跌跌撞撞的一步步浅行开始探索这个世界呢。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是多么的纯净,当他睁开黑瞳去看这未知的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也是那么的洁白。
白色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而让令人着迷。它不同于其他斑斓的色彩,是一种初始的原色。无论是情感,还是人生。若白而行,亦是一种夙愿。当一个人无法做到原色,即使身着白色轻纱,也不免觉得亵渎。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穿着白色棉布裙子的女子穿行在街上,她身上有着青草味道的香水。似乎永远流离在人事的嘈杂之外,与自己无关,与他人无关。只是静静的行走。记得《锯木厂》中说:人一定要行走,不然就如移动的植物般失去生命。
[二]
依旧是每周末去看电影,把生活调整到最初的状态。一个人坐在影院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看萤幕上的光影流年。去感受电影中每一段情感,每一个细微末秒的小情节。散场后依然喜欢把自己投入其中,设想着诸多如何和假设。每一部影片都会让人有稍许的内伤,或喜或悲,却从不轻易流泪。虽然一直明白泪水是人最该有的情感,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只是现在好的电影实则太少,在黑暗中,即便灵魂抽离,也很难泪流满面。
一个人看完了《东邪西毒》,老片子翻新后,变得商业化味道浓重了。却仍是经典,于是笑着评价:一杯醇厚的佳酿,即使袋装依旧飘香千里。《袁崇焕》是部值得去观看的好片子,原汁原味的唱腔,荡气回肠的震撼,让我心有油然而生的是在中国巨大艺术压迫下的窒息,自己原本的那些小艺术便略显的格外渺小。国粹终于搬上本该属于它的荧幕。却不知为什么IMDB上没有搜索到这部片子。很是可惜。中国一直是个伟大而充满无限诱惑的民族,与相对大规模场景的歌剧来看,中国人总是把各种繁琐的东西以一种简化而容易理解却不显苍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成语一样,四字以盖全章,这就是中国文字巨大的魅力。对于可以运用汉字,我甚感欣喜。
[三]
最近一直在看逝去的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他在耄耋之年书写下的文字,很平实也很深刻。年轻人看他的文字的人应该是较少。像是一位智者站在一处,望着远方奔自己而来的年轻人,一路跌一路撞,他会说,孩子慢点儿,不要太过于着急。那时的他九十有余,头脑无比清醒。不害怕死亡,用一颗无比平静的心来对待。
他在书中如此写到: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80年来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
[四]
情感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爱与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那段情感之后我似乎更加走近了自己,年华未尽却已经苍老的生命。这一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努力的学着彰显的生活,拼命的喊叫,告诉全世界,“故我在”。到头来身心疲惫。想想甚是可笑。也许我们都是无法给彼此未来的人,也许彼此已经失去了爱和被爱的权利,都是两个被时间摧残的面目全非的自己。每当自己拼命为自己编制成一种乖戾的氛围的时候,有些东西离我渐渐远去,宁静的灵魂以及毫无斑浊的心。开始变得同大多数人一样,流连在物质与奢华当中无力自拔。也许是面容真的开始流失,开始变得渴望留住青春。呵呵。一种几近疯狂的无力的挣扎。这是我曾经对别人的评价。却未曾想到自己正在渐渐同化。
经过家门口的报亭,买一份报纸。卖报纸的大爷过来问候,他说,孰久没有看到我了。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如此混杂的人群中,依然有着一些人是想念另外一些人的,即使他们的生活毫无交集。
于是,我想。
如果能再次遇见,那么再相爱一次又何妨。
只是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
有些事情一直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无力。
我们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 顺其自然 安妮宝贝的无可奈何的语气,已经在我的生活中慢慢消失 安妮宝贝在她唯一一部结局圆满的小说《相信》里写道。
他宁可坚持最终和最后的相信。爱的一切,本来就无关真相。
只是,
时间冲淡了她文字里凄绝浓烈的悲情色彩。
丝丝缕缕的绝望,开始转为平静和坦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