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图说:十月地球相册(2009.10)
The Guardianguardian.co.uk 2009年11月04日
Tony☭ @ yeeyan 翻译 原文链接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15542/Super-Typhoon-Parma-and-S-013.jpg
1 / 19
2009年10月3日,被列为一级台风的“超强台风”芭玛(Parma)越过了菲律宾吕宋岛(Luzon Island)北端。10月6日,这股台风掉头朝东南方横扫了吕宋岛。这张真色图显示了造成台风芭玛转向的原因。由于超强台风茉莉(Melor)十分接近芭玛,于是对其运动产生了影响。当两股台风相互接近时,他们能够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有一种相互作用被称为“藤原效应(Fujiwara effect)”,在该效应的作用下,这两股台风开始互相吸引到一起,并相互环绕。这一次,芭玛被威力更强的茉莉吸引了过去。为了呈现这两股台风相互接近的景象,这张图片将两张卫星图片合并到了一起。左边是拍摄于菲律宾时间10:35分的热带风暴芭玛。右边这幅图拍摄于两小时之后。
图片来源: Terra and Aqu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05509/Northeast-Greenland-Natio-005.jpg
2 / 19
这张图片的右边显示的是格陵兰海(北冰洋南部一道狭长的海湾)。左边白色区域显示的是格陵兰国家公园(全球最大和最北部的国家公园)东北部的东南部区域。图片底部附近显示的彩色狭窄小海湾(10-25公里宽)是孔奥斯卡海湾(Kong Oscar fjord)。
图片来源: Envisat/欧洲航天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14342/Clouds-forms-on-ship-trai-012.jpg
3 / 19
这些是飞机的凝结尾流吗?非也。船舰沿北美西北海岸驶过后留下的尾气附近便会形成这些斑点状云层。这张图片拍摄于2009年10月5日。当水分子与大气中的微粒结合时,这些云就形成了。这些颗粒既可能是诸如灰尘和海盐等自然物质,也可能是由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大气悬浮尘粒。由于只受到海面的影响,海洋上的空气趋于一致,通常使得遮盖宽阔面积的白云底层变得平坦。当船舰排放出一连串废气,将新的微粒排放到空气中时,水分子很容易与这些微粒结合,形成长长的“航船追踪(ship track)”云,尾随船舰之后。
图片来源: Terr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10631/The-Soufriere-Hills-a-vol-009.jpg
4 / 19
苏弗里耶尔(Soufriere)山是蒙特塞拉特岛(Montserrat)上的一座火山,该岛位于加勒比海上的小安的列斯群岛(Lesser Antilles)。这座火山自1995年来开始活跃。最近一次火山喷发期始于短期内因火山构造作用引发的一系列地震,2009年10月4日,一座火山下发生的岩浆运动被认为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后在整个10月持续有火山灰喷发出来。这些喷发活动产生了能贮存火山灰、离火山相当远的地幔柱。反射太阳光使得加勒比海海面呈银灰色,这种水面反射太阳光的现象类似于镜面反射现象。
图片来源: IS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09461/Great-Bitter-Lake-Egyt-008.jpg
5 / 19
大苦湖(Great Bitter)是毗邻苏伊士运河的几座湖泊之一,苏伊士运河连接着地中海东部和红海。由于苏伊士运河仅允许船只呈单线行驶,所以船只便可在大苦湖有序地改变自己的位置,然后朝北前往塞得港(Port Said)或往北驶往苏伊士港口。该湖也为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提供了一个中间港口,来回穿行苏伊士运河需要14个小时。这幅图的右边可以看到几艘靠电力行驶和抛锚停泊的船只。位于该湖泊西岸图片底部的Fayid镇(亦可写作Fayed)是一处吸引着开罗居民的旅游景点,尤其在夏季的几个月里游人如织。
图片来源: IS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06649/Haze-over-northwest-India-006.jpg
6 / 19
2009年11月1日,印度西北部的上空极其朦胧。可能与农业活动有关的多处火点(图中红色标出的位置)冒着小柱烟雾,烟雾合入南部浓密的雾霾之中。这些雾霾可能也含有城市的空气污染物和灰尘。
图片来源: Aqu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54524/dynamic-landscape-of-the--016.jpg
7 / 19
图为瓦登海(Wadden Sea)的壮观景象,瓦登海是北海东南部的一处潮汐湿地,北海沿荷兰、德国和丹麦的海岸绵延了约450公里。
图片来源: Envisat/欧洲航天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499799/Getz-Ice-Shelf-001.jpg
8 / 19
10月16日,冰桥考察队(Operation Ice Bridge)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完成了南极考察活动的首次飞行。他们从南美洲南端起飞,主要考察目标是沿南极洲阿蒙森海岸的盖茨冰架(Getz Ice Shelf)。在沿阿蒙森海岸的飞行过程中,飞机的下视数字制图系统照相机从海拔至少20000英尺的高空拍摄到了这张海冰图片。DC-8飞机沿该海岸两次飞行的线路呈平行状,一条线路位于漂浮冰架上空的近海处,另一条就位于内陆。通过测量浮冰与陆地冰块之间的“接地线”的任意一边,科学家们能够得出这块冰架的近海部分消融的速率。
图片来源: 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58186/Multiple-fires-burned-in--019.jpg
9 / 19
2009年10月中旬,朝鲜境内燃烧的多处火点,烟柱吹到了日本海上空。图中的红点指的是火势活跃的热点地区。这些烟柱一律往东吹去,有几柱烟雾合到一起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大柱烟雾。
图片来源: Aqu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12972/Onekotan-Island-one-of-th-011.jpg
10 / 19
9000多年前,一场灾难性的火山大爆发在温弥古丹岛(Onekotan)南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山口,温弥古丹岛是千岛群岛(Kuril Islands)中的一个岛屿,千岛群岛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南端附近。如今,这处古老的Tao-Rusyr火山口内盛满了Kal'tsevoe湖的深蓝色湖水。Tao-Rusyr火山口西北部是1325米(4347英尺)高的Krenitzyn 顶。和其他千岛群岛一样,温弥古丹岛处于太平洋的“火圈”旁。为千岛群岛的火山提供能量的岩浆由欧亚板块下的太平洋板块俯冲活动产生,该运动沿一道往东延伸约200公里(120英里)的深沟发生。在历史上,Krenitzyn 顶仅于1952年喷发过,一个星期前,沿俯冲断层发生了一场9级地震。
图片来源: EO-1/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55551/Sand-storm-in-Washington--017.jpg
11 / 19
2009年10月4日,一股强大的沙尘暴吹过华盛顿东部的部分地区,能见度为零。据当地新闻报道,这股沙尘暴在一些地方刮起了时速为43英里/小时的强风,将整个华盛顿州的东南部吹得尘沙满天。图的中心自东北往西南方吹过了一道泛着涟漪的厚厚的沙尘柱。沙尘往南远吹至帕斯科(Pasco)和肯纳威克(Kennewick)市,这两座城市位于哥伦比亚河两岸。在北部,沙尘似乎最开始是从耕种旱地农业的浅金色农田里吹起的,旱地农业在贫瘠的华盛顿东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活动。比起该图中央位于哥伦比亚河和斯内克河附近的鲜绿色及金黄色灌溉农田而言,旱地面积更大,但色彩不如其艳丽。
图片来源: Terr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02672/Tanezrouft-Basin-Sahara-d-003.jpg
12 / 19
这张图片显示了塔奈兹鲁夫特(Tanezrouft)盆地的非凡景观,塔奈兹鲁夫特盆地是撒哈拉沙漠最荒凉的地带,撒哈拉沙漠位于阿尔及利亚中南部。由于该地区缺乏水源与植被,故被称为“恐怖之地”。如图显示,该地区的特征是拥有黑色的砂岩峰林、峡谷峭壁、盐滩白色区域、岩石高地、同心圆结构的露头砂岩以及广袤无垠的多层沙丘,这些沙丘被称为“沙质沙漠(ergs)”。图中的黄色地带右上方是Erg Mehedjibat,由一群小型星状沙丘组成,这些沙丘向上生长,而非从侧面生长。
图片来源: ALOS/欧洲航天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07785/The-Arnica-Fire-in-Yellow-007.jpg
13 / 19
美国西部正经历夏秋山火晚期,山火十分活跃。每年国际太空站环绕地球的宇航员们都能够观测到猛烈的山火。这张太空图片显示了黄石国家公园里的Arnica大火。一道闪电引发了这场大火,而温暖、干燥和多风的气象条件又给火势的蔓延提供了有利环境,据估计这场大火肆虐了3764公顷(9300英亩)的土地。图中中心位置显示的标志性地区包括了黄石国家公园和杰克逊湖(Jackson Lakes),背景则为特顿山脉。烟柱还反射在黄石湖的湖面上。
图片来源: IS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01355/The-Copper-Glacier-Alaska-002.jpg
14 / 19
发源于库柏(Copper)冰川的阿拉斯加库柏河(Copper River)穿行在由冰川切割的崇山峻岭之间,流淌于沙丘荒地之中,并最终流向阿拉斯加湾(Gulf of Alaska)。淤泥阻塞了这条河的流动,河道布满重重泥沙。该地区疾风盛行。这张图拍摄于2009年10月30日,大风从积雪覆盖的山脉吹向阿拉斯加湾。大风从河岸卷起细细的泥沙,并将其吹到海洋上空。淡褐色的气载尘柱与下面的黑色海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漂浮的冰雪与流水的联合侵蚀作用产生了泥沙和淤泥。当沉重的冰川往山里的峡谷缓慢移去时,岩石便被冰川碾成细沙。细沙流入河流和溪水中,大多数最终流入库柏河中。冰川作用已产生了许多细沙,而河流的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则积累了更多的细沙。
图片来源: Terr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53190/The-Ewaso-Nyiro-River-flo-015.jpg
15 / 19
埃瓦索奈若河(waso Nyiro)从肯尼亚山(Mount Kenya)山脚流淌而来,灌溉着从肯尼亚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东部蔓延而来的干旱平原。这些人口稀少的平原是野生生物的避风港,这条河流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来源。多处公共和私立的野生生物保护区位于这条河的沿岸,其中包括山布鲁(Samburu)国家保护区和水牛泉(Buffalo Springs)国家保护区。2009年,由于当地发生严重干旱,这条河流水量渐小并最终干涸。图中显示了干涸的河床。
图片来源: EO-1/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03922/Thick-haze-and-fog-settle-004.jpg
16 / 19
2009年10月28日,浓密的雾霾盘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上空。灰褐色雾霾最浓密的区域与海拔较低的黄河河谷及毗邻吕梁山的华北平原西部的轮廓相吻合。造成华东地区上空污染物积聚的原因可能是逆温现象。通常情况下,空气随海拔上升而冷却,但偶尔有一层冷空气会困在另一层暖空气下方。因为冷空气的密度比上面的空气更大,于是这两层空气不会发生混合,污染物就会积累在靠近地表的冷空气中。冬天漫长寒冷的夜晚会使地面变凉,因此逆温现象最常发生在冬季。寒冷的地面会令最接近它的空气变冷,而使得位于较高海拔位置的空气变暖。两层空气不容易混合,风力平静过后,逆温现象会持续几天时间。
图片来源: Aqu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11772/phytoplankton-off-the-eas-010.jpg
17 / 19
在毗邻新西兰东部的海面上,从南极绕极流中分流出来的水流流经南岛北部,与流经北岛南部的温暖流水合流。这处合流地的水流表层是新西兰最富产生物的地区。这张拍摄于2009年10月25日的当地图片显示了造成该地生产力旺盛的基础:一种叫做浮游生物的似植物有机生物大面积繁殖。它们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海洋食物网的形成提供基础,还在于它们在气候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为它们同陆地上的植物一样,会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死亡后它们会沉入海洋底部,它们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会被贮存几千年。
图片来源: Aqu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51775/explosion-rocked-fuel-sto-014.jpg
18 / 19
据CNN报道,2009年10月23日清晨,一声爆炸晃动了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附近的燃料储存罐设备,其威力相当于一场2.8级的地震。当局从该处撤走了几百人,消防员与火势抗争了两天。尽管波多黎各大部分地区呈绿色,但大火发生在灰褐色的城市化地区,即波多黎各的大都市地区。据路透社报道,大火发生在Cata-o,该地区位于圣胡安一处小海湾对面。尽管燃烧植物产生的浓烟应该为灰色,但这里的浓烟几乎为黑色,快要在深蓝色海水的背景中消失了。
图片来源: Terr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Guardian/Pix/pictures/2009/11/3/1257263556951/Fires-burned-along-the-co-018.jpg
19 / 19
2009年10月17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地区发生了大火。阿卡(Aqua)卫星上的Modis在当天拍摄到了这张图片。图中的红点指的是火势活跃的热点地区。尽管凯恩斯(Cairns)西南方西面的两组大火升起的浓烟都往西南方吹去,但从昆士兰州沿海地区大火中升起的浓厚烟柱却显然吹向了西北方。
图片来源: Aqua/MODIS/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完美风暴 地球的美超出你想象力之外。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奇迹之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