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去有水的地方读书
国家级贫困县会宁是甘肃省的教育大县和高考“状元县”,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经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5万多名优秀学生。该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会宁县在教育上没有高招,经验就是十二个字:“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十二个字造就了甘肃教育界独特的“会宁现象”。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4931546.jpg
10月23日,王琼在家里昏暗的灯光下读书。今年10岁的她出生于国家级贫困县会宁,这里的贫困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有很大的原因——这里年平均降水量仅340毫米,蒸发量达1800毫米。然而就是在这里,自高考恢复后,已走出了5万名大学生。“我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学,以后到城市去生活,去一个有水的地方。”她对采访的记者说,生于斯,长于斯,而志在有水的远方。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4959447.jpg
这是王琼所在的小村庄——位于会宁县北部山区的八里湾乡团结村贺山社(10月24日摄)。上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人大建水窖,用来收集雨水,饮水问题有了缓解。但近几年来,当地降雨量逐年减少。据会宁县气象局介绍,会宁县年平均降水量仅340毫米,蒸发量达1800毫米,2002年以来的7年时间里,会宁县年降雨量均未达到340毫米。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035313.jpg
10月24日,王琼(中)从小溪里取水,给教室洒水。中庄小学算是距离水源比较近的学校,走逾一公里的山路就能取水。水源是山沟里一条浑浊的小溪,水量很小。学校老师说,这样的水是不能饮用的,只能用于洒水。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12994.jpg
10月24日,孩子们抬着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131399.jpg
10月24日,王琼的母亲贾红霞(左)在向饮料瓶里灌水,为王琼和她弟弟准备上学时的饮用水。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158522.jpg
中庄小学三年级一名学生自带的饮水瓶(10月23日摄)。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222827.jpg
王琼在她所就读的中庄小学的操场上读书。尽管上学的困难很大,王琼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中庄小学从上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已经走出了几十名博士、硕士和大学生。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246812.jpg
10月24日,中庄小学一名学生在干燥的土地上练习写生字。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39826.jpg
中庄小学的学生在排队等待老师当面批改作业(10月23日摄)。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334471.jpg
10月23日,王琼和弟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已经干涸的小溪谷。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44175.jpg
10月23日,王琼(左)和弟弟王振宇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看向镜头的眼神依旧纯真和无忧。让人好奇的是,两个孩子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奋发读书,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风景。
http://www.dapenti.com/blog/uploadfile/20091111115425788.jpg
10月24日,王琼的弟弟王振宇在吃饭的时候将碗里最后一滴汤喝完。
页:
[1]